深圳瑞沃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
18574304394
首页 新闻中心 > 行业新闻

当力学遇见封装:瑞沃微CSP的技术破界之路

2025-07-08 14:40:21

由深圳瑞沃微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发布  |  2025-07-08  深圳 


瑞沃微CSP封装在力学层面展现出显著优势,其核心在于通过结构创新与材料优化,实现了封装体在微型化、高集成度与高可靠性之间的平衡。

在半导体封装技术向微型化、高集成度加速演进的浪潮中,瑞沃微CSP封装凭借其颠覆性的力学设计,重新定义了芯片级封装的性能边界。该技术通过重构芯片与PCB的连接范式,将封装体积极限压缩至32平方毫米,仅为传统BGA封装的1/3,TSOP封装的1/6,同时实现存储容量三倍提升。这种尺寸与性能的双重突破,本质上是力学架构深度优化的成果。

毫米级传热路径:热力学与力学的协同进化

传统封装因多层结构导致热阻高达12℃/W,芯片在高温下易出现性能衰减。瑞沃微CSP封装通过剥离引线框架与塑封材料,采用裸芯片直接散热结构,配合微凸块焊接技术,构建出仅2毫米的超短传热路径。热量经焊球直抵PCB散热层,再通过石墨烯散热片或自然对流高效扩散,使热阻锐减至4.2℃/W,较传统QFP封装降低64%。在5G基站毫米波雷达测试中,该封装使芯片在-40℃至125℃极端环境下保持零热失效,可靠性提升80%,验证了其热力学与力学协同设计的先进性。





多维空间集成:力学承载能力的几何级跃升
瑞沃微CSP封装突破二维平面布局限制,通过5D模块化设计实现三维堆叠与异构集成。其独创的可重构互连技术,使单芯片I/O密度突破5000个/mm²,单位面积算力密度提升3倍以上。在自动驾驶域控系统中,该封装支持12层芯片堆叠,总厚度仅1.8毫米,却能承载200TOPS算力。这种高密度集成对力学结构提出严苛挑战,瑞沃微通过优化金属布线层应力分布,采用低CTE基板材料,将层间热应力控制在0.5MPa以内,确保多层结构在机械振动下的稳定性。

动态环境适应性:抗冲击力学的精密调控
针对汽车电子领域15年设计寿命要求,瑞沃微CSP封装在动态力学性能上实现突破。其微凸块焊接工艺采用Sn-Ag-Cu无铅焊料,熔点控制在217℃,既满足高温可靠性要求,又通过共晶反应形成致密界面,抗剪切强度达35MPa。在400N循环载荷测试中,封装体在4Hz频率下连续工作10⁷次无失效,验证了其抗疲劳性能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该封装通过优化焊球布局,使固有频率提升至2000Hz,有效规避了1000Hz以下的常见振动干扰,为车载雷达、ADAS系统提供稳定运行保障。

从智能手机到自动驾驶,从5G基站到工业物联网,瑞沃微CSP封装正以力学创新重塑电子产业格局。其通过热传导路径重构、多维集成架构突破、动态环境适应性优化三大技术路径,不仅实现了封装尺寸的极限压缩,更在力学性能上构建起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。随着硅光互连CSP、光耦合效率>85%等新技术的研发,瑞沃微正持续推动封装技术从"毫米时代"向"微米时代"跃迁,为下一代电子设备的高效能革命奠定力学基础。


该文章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。



服务热线

18574304394

关注我们